close
不論還剩多少,我仍堅持寫下,我所感受到的,關於《海角七號》。

2008年,9月,我在高雄、台南各看了一場《海角七號》,這兩場,每一次都把我從現在,狠狠地往記憶裡頭擲下,然後,視線與回憶串結,我看著《海角七號》,想著2005年10月到2006年11月的,海邊路六號。

南台灣的景象,從鏡頭中看起來與當時一樣 ─ 錯置著椰樹的海岸,瀲灩著雙眼張不開的光芒,民眾身上燃著沸燙的情感,還有,那一抹極淡的,盤落在心底的一股憂傷。

《海角七號》成為一股旋風,席捲台灣的各個角落。電影院爆滿著觀眾,而且,年齡層跨得很大,幾乎大多數人都在電影裡頭找到認同,無論是對於跨海情書的感動、對於本地人才外流的怒吼、對於魯凱公主永恆思念的堅強脆弱、對於身為國寶的失落、對於自認條件並不差,卻沒有成就的痛、對於事業的積極開拓……《海角七號》之所以成功,就是因為他旺盛了每個不同族群心中所燃著的火,雖然,很多點在最終模糊不見,但是,大家的心裡卻已經承載太多,而再也裝不下遺憾。

第一次看的時候,我的感受在當下沸騰,南台灣的陽光,透過螢幕,仍舊不是蓋的。第二次看的時候,我的心多了幾分深沉,冷冷。

「我最大的心願,就是放把火把整個恆春燒掉,然後把所有年輕人叫回自己家鄉來,重新再造,自己做老闆,別到外地去當人家的夥計!」、「國寶是要出去表演,讓人欣賞,不是放在家裡當神主牌!」這兩句話,直接敲中,擊到我心坎上,轟然大響。

當年,我問著社工員曾大哥:「恆春不是很有發展嗎?每年光靠觀光就可以有大筆大筆的收入了,怎麼還那麼多人申請中低收入戶?」曾大哥語重心長的說:「那些有錢人都是外地來的商人,其實本地人多半還是貧窮。唉。」那時候,我想到當時必須不定期去關懷的一些的阿公阿嬤,他們未必沒有生兒育女,只是,健康的子女們都往北部奮鬥,而留在家裡的,就多半是生病或失意的,老與病同時待在鄉下,讓汗水與淚水在大太陽下蒸發。另外,我在枋寮知道了一個國寶級的胡琴大師潘居全先生,因為親眼見過,所以才切身的知道我們國寶是怎麼的過著沒有表演舞台的生活。

第二次看完《海角七號》,我的悲傷在燃燒。如果一句「留下來,或者我跟你走」就可以跨過時空,那麼對於片中的許多支線,又該怎麼解套?

《海角七號》最終把信交到了收件人的手上,不知道,國境之南的天空,是不是正有一道彩虹連結在所有的支線之上?

PS.特別感謝讓我免費欣賞這部大作的兩位廠商,因為你們,我體驗到了許多無價。

■延伸閱讀:
※如果想要閱讀更多時代背景的相關資料,一定要來這兒看看,我在這收穫很多。http://blog.kaishao.idv.tw/?p=2146
※請務必來點一下,〈情書完全攻略〉與〈笑點完全攻略〉。〈情書完全攻略〉真是讓我的情感一直蕩漾。http://blog.roodo.com/blue1989/archives/cat_583671.html&page=2
※《海角七號》官方網站http://cape7.pixnet.net/blog/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